“2019年麻豆视频
学术周”论文答辩于11月29日下午拉开帷幕。经过前期的评审,此届学术周共有15篇论文进入答辩,分别来自于4名硕士生和11名博士生。根据论文选题涉及的不同领域,15篇论文被分为“语言教育”和“文学文化”两个组别,分别在麻豆视频
319和333教室进行展示。
共有7位评委老师到场,他们分别是语言教育组的何刚老师、赵刚老师、张浩敏老师和杨延宁老师以及文学文化组的金衡山老师、梁超群老师和王改娣老师。七位老师秉持着严谨的科研态度认真聆听了同学们的展示,对于同学们的论文进行了细致点评,就论文内容和研究重点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,拓展了论文思路与完善方向。
活动开始,周俊辰老师和赵宁老师分别在两个分会场对“学术周”活动做了简要介绍,随后宣布活动正式开始。之后,同学们依次进行了十分钟的论文成果展示和十分钟的答辩环节。每位同学答辩结束后,评委老师立即对选手的表现打分,并且严格遵循导师规避原则。现场志愿者同学同步计算平均分,填写获奖证书。

319答辩现场

319答辩现场

333答辩现场
各位同学在展示中都表现得十分优秀,与答辩老师进行思想的碰撞,向大家展现学术的魅力。最终,语言教育组共产生了了硕士二等奖一名,硕士三等奖一名,博士二等奖三名,博士三等奖两名;文学文化组共产生硕士二等奖一名,硕士三等奖一名,博士一等奖两名,博士二等奖三名,博士三等奖一名。具体获奖名单如下:
 
文学文化组  | 
  | 
层次  | 姓名  | 专业  | 论文题目  | 奖项  | 
硕士  | 何文锦  | 英语语言文学  | 性别操演与种族操演运作之下的戏剧张力——《阳光下的葡萄干》中的策略性反操演  | 二等奖  | 
硕士  | 张思圆  | 英语语言文学  | 敌对意识与正义缺失--阿瑟•米勒《萨勒姆的女巫》简析  | 三等奖  | 
博士  | 王时玉  | 俄语语言文学  | 俄罗斯“白银时代”的余晖——巴黎俄侨期刊《数目》  | 三等奖  | 
博士  | 王丹  | 英语语言文学  | 活死人现象之象征性抵抗—《孤岛》中的生命政治  | 二等奖  | 
博士  | 聂玲凤  | 英语语言文学  | 新旧之辩: 麦卡勒斯之历史意识与南方文学传统  | 一等奖  | 
博士  | 严云霞  | 英语语言文学  | 特德·休斯诗歌中的交界意象  | 二等奖  | 
博士  | 潘淋青  | 法语语言文学  | 悲剧性的偏移:阿努依《安提戈涅》剧中的绝对意愿  | 一等奖  | 
博士  | 张成成  | 英语语言文学  | 《达洛维夫人》在内时间意识和绵延中走向生命真实  | 二等奖  | 
 
语言教育组  | 
  | 
层次  | 姓名  | 专业  | 论文题目  | 奖项  | 
硕士  | 余兆慧  | 德语语言文学  |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中德企业招聘广告研究  | 三等奖  | 
硕士  | 朱雍华  |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| 评价理论视野下英美政治新闻报道人际功能研究——《华盛顿邮报》和《卫报》中华为事件新闻报道对比分析  | 二等奖  | 
博士  | 顾敏  |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| 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英语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——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  | 三等奖  | 
博士  | 吴彦苇  |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| 《广东省土话字汇》——第一部双语方言词典  | 二等奖  | 
博士  | 程喜  |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| 贸易摩擦话语中的合法化策略研究:以两份中方立场白皮书为例  | 二等奖  | 
博士  | 李杰  |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| 中国语境下师范生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认知: 隐喻分析研究  | 三等奖  | 
博士  | 武保勤  |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| 竞争话语中的不礼貌策略及和谐挑战语用取向  | 二等奖  | 

语言教育组 合影

文学文化组 合影
活动最后,评委老师们为同学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。至此,2019年麻豆视频
学术周圆满结束。来年,希望广大硕士、博士同学能够更加积极地参加“学术周”活动,与各位同仁就学术问题积极探讨,互通有无,推动外语学科学术研究不断进步。
撰稿:姚竺君 许洁  
摄影:王笑妍 曹有丽